"小心!别踩到那颗生锈的铁钉,不然会得破伤风的!"
从小到大,我们似乎都被这样叮嘱过。生锈的铁钉,仿佛成了破伤风的"代言人"。但只有生锈的铁钉扎伤,才会得破伤风吗?今天,我们就来揭开破伤风的神秘面纱。
70多岁的农民邱大爷去地里干活时摔了一跤,手被地上散落的树枝划破。对于干了一辈子农活的邱大爷来说,这样的小伤他早已习惯,便未做处理。几天后,邱大爷的右手越发肿胀,触痛明显,脸部肌肉也很僵硬,更要命的是,嘴巴仅能微微张开,吃饭、喝水都十分困难。送医后,医生诊断为破伤风,在ICU治疗了2个月,邱大爷才康复出院。
由案例可知,看似不起眼的“小伤”,却给他们带来了近乎致命的伤害,那么什么是“破伤风”?日常受伤应该怎么处理和预防呢?
什么是破伤风?
首先,我们要了解破伤风,其实是一种由破伤风梭状芽孢杆菌通过皮肤或黏膜的破口侵入人体,引起的以全身骨骼肌持续强直性收缩和阵发性痉挛为特征的急性、特异性、中毒性疾病。
展开剩余80%它的生存能力特别强,自然界中主要以芽孢形式存在,在土壤中可存活数十年;100℃的高温都要持续1小时才能消灭它。
加之分布非常广泛,土壤、人或哺乳动物的粪便中、灰尘;甚至在手术室空气中都发现了它的存在。
这才真的是打不死的“小强”,所以每个人都是普遍易感的。
破伤风危害有哪些?
破伤风杆菌分泌的痉挛毒素,毒性特别强,对人的致死量 <1μg。这可比电视剧中常见的毒药之王——砒霜的毒性强太多了。在无医疗干预的情况下,病死率接近100%,即使经过积极的综合治疗,全球范围病死率仍为30%-50%。因此,预防破伤风显得尤为重要。
哪些情况下容易感染破伤风梭状杆菌?
以铁钉、铁丝扎伤或铁器刀具割伤为主,其次泥土、粪便、痰液污染的伤口,草木、竹子、树枝、玻璃等割伤,以及跌倒、车祸、重物砸落引起的外伤等也容易感染。
敲黑板,记重点!
破伤风感染的三个必备条件:
①造成伤口的物体被破伤风杆菌污染;
②受伤的机体抵抗力下降;
③伤口开口小而深,有厌氧环境。
受伤后如何处理?
如果不小心受伤,尤其是被生锈的铁钉、木刺等扎伤,或者伤口较深、污染严重,应该及时采取以下措施:
1. 清洁伤口:用肥皂水和清水彻底清洗伤口,去除污物和细菌。
2. 消毒伤口:可以使用碘伏、酒精等消毒剂对伤口进行消毒。
3. 及时就医:根据伤口情况和既往免疫史,医生会判断是否需要注射破伤风抗毒素(TAT)或破伤风免疫球蛋白(TIG),并进行必要的伤口处理。
破伤风的感染风险大,致死率也很高,
我们怎么预防呢?
其实不用过于担心,但一定要引起重视。
首先, 接种破伤风疫苗才是预防破伤风最科学有效的方式。
宝宝出生后打的百白破疫苗和白破疫苗中的“破”代表的就是预防破伤风,全程接种后可以维持5-10年的有效保护。
所以家长们一定按时带宝宝去打疫苗。
如果小时候没打过含破疫苗,成年后也可以去接种三针破伤风疫苗提前预防。特别是以下人群:
1、特殊职业人群或特定人群
• 军人
• 警察
• 消防员
• 野外工程工作人员
• 建筑工人
• 农林牧渔从业人员
• 运动员
• 野外运动爱好者及旅行者对于成年人,
2、老年人
3、免疫功能受损人群
• 先天性免疫缺陷者
•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( HIV)感染者
• 血液病或其他恶性肿瘤患者
• 干细胞移植或器官移植患者
• 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
建议全程接种后每5-10年加强接种一次破伤风疫苗,维持有效的抗体保护水平。
那么,什么情况下需要“打破伤风针”,国家卫健委发布了权威指导《非新生儿破伤风诊疗规范(2019年版)》
破伤风预防的常见误区有哪些?
×"只有被铁钉扎伤才需要打疫苗"
动物咬伤、烧伤、冻伤、手术切口等均可能感染破伤风。
×"小时候打过疫苗就终身免疫"
抗体水平随时间下降,需定期加强。
×"孕妇不能接种"
孕妇接种可同时保护母婴,WHO(世界卫生组织)强烈推荐。
×用破伤风抗毒素后就不会患破伤风。
破伤风抗毒素只能在体内维持2-3周,不能产生持久免疫力,需要依靠破伤风疫苗产生持久的主动免疫。
供稿:彭思元 程曦
发布于:北京市